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九)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門翼屏居士講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也給中國文化大革命留下個空;當時有的人就抓住這句話,藉機來攻擊孔子。其實孔子是說的什麼道理?據我知道的,子思說過:「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編按:出自《中庸‧第三十章》)孔子的道就不外堯舜之道,「祖述堯舜」,子思說,我祖父他所述說的,都是堯舜之道。「由之」,就是要行;堯舜之道人人可行的,是這樣的意思。「民可使,由之」,人民都能行堯舜之道,成為堯舜之民。所以說:「我也能使天下的君變成堯舜之君,我也能使我的民變成堯舜之民。」(編按:意思取自《孟子‧萬章章句》之第七章;是孟子敘述伊尹回報商湯王三次禮聘的話,說:「吾豈若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是民為堯舜之民哉?吾豈若於吾身親見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說,人民如何「由」?這堯舜之道是人人可實行的。「不可使,知之」,不然的話,也可以使他們知道;他們若不知,是要教育他們。孟子說:「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編按: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之第三章)這不是講的教育嗎?孔子哪能閉門造車呢!我認為孔子的意思是得讓人民知道,並不是不叫人民知道。就是說,人民可以使他們由堯舜之道而做到孝悌、仁義禮智這種的行為;不然的話,也得使他們知道這種道理──要教育他們!我是這樣理解的。

(上人在此補充)不能完全叫他知道,他沒有辦法完全知道這個堯舜之道。叫他完全明白了,這是不可能的。他可以知道,再一點一點往前去做去。


【編輯部補註】

【子曰】:孔子説。【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兩句話,從古以來,一直是爭議性很大的句子。一般就解釋說:人民可以叫他去這樣做,但是不可叫他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因此古時候那些謗孔的,和民國初年「五四運動」的新潮派知識份子,以及中國文化大革命時候的反孔運動,都拿這兩句來作文章,說孔子主張愚民政策。

那麼有謗孔、反孔的,自然也就有尊孔、護孔的,他們就拿新式標點符號,加上兩個標點,來把句子重新排列,證明孔子絕對不是愚民政策者。這兩個標點又有兩種斷法:

第一種,說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說老百姓若是知道怎麼去做事、也願意去做事,就「由之」;就隨便他自由地做去,不要給予太多的干涉。但若是百姓不知道怎麼去做事呢?就「知之」,就是告訴他、教導他,讓他明白要怎麼去做。這是很自由民主了!這兩個「之」,都是指的百姓。

第二種標點法,是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個「可」,是同意、贊成或者明白。這個更民主了,要百姓認同你這個政策、制度,才讓他們去實行;百姓若不認同呢?就要說明白了,使他們瞭解為什麼要實施這種政策、制度。這兩個「之」,都是指的政策制度或要做的事。 

這兩種,連同先前被說成愚民政策的那一個,總共是有三種說法,其實都不是孔子真正的意思。這兩句的重點,在這個「之」,這個「之」指的是什麼?子思說他的祖父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孔子之道,就不外乎堯、舜、文、武、周公一貫相傳之道。所以這個「之」,就說的是這個聖人之道,也就是孔子所尊崇的仁道。這種道理博大精深,不是誰都可以容易就明白的;但是實行這個道,卻是簡簡單單地可以就從自身做起的。所謂「道在邇」、「道不遠人」,就是說,在食、衣、住、行日用之間,無一不是可以行道之處;所以,「民可使由之」,可以教百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點一點往好了去做。但是「不可使知之」,這是說一般百姓的根器,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教他完全明白這種堯、舜之道,這種仁道的。這是講悟道的問題,非關愚民不愚民;所以故意去捧孔子或罵孔子,其實都是妄想、妄為!


出處:

https://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f_others/confucius_analects/confucius_analects_08.ht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