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kongj摘抄的写心情美文佳句,原作者:成为一株花
我觉得你当时如此年轻,年轻得你还没有确切地属于哪个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广岛之恋》
青岛的咖啡馆和小酒馆都让人昏昏欲睡,即使是冬季也在屋内残留着夏天的痕迹,音乐吉他,美酒咖啡,柔软的沙发靠椅以及几只亲人的猫咪。比起科罗娜我感觉喜欢带着果味的鸡尾酒,酸酸的樱桃酒下喉,停留在舌尖回味的是甜,渐渐满溢上来的是让人放松的酒精感,不浓不烈,恰到好处的让人整个身体都软绵下来。如此倒在沙发上,慵懒迷醉的听着音乐慢条斯理的翻书在人生中惬意的时刻排上前十。
北方的暖气总是让人欲罢不能,在这里暖气简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即使室外的风咂咂作响屋内也春暖花开。
下午四点之后天昏暗的速度便变得异常的快,基本上是你一眨眼睛走几步路再抬头呼啦天就阴成可怕的一片,夜里亮着星星灯还有招牌的店铺成为了夜生活的唯一庇护所,推开进去,叮当一响,一声欢迎光临,恭喜你找到度过夜生活的正确方法…
白天的时候我喜欢在书店转转,青岛是不差书店的,在黄县路几乎每走几步,转个街角就能看到,我喜欢进去窜窜,可谓是别有洞天,里面有古玩,明信片,画作,钢琴,咖啡,还有可爱迷人的小玩意,当然这些都是“新型书店”迎合大众的需求创新的时髦书店。
比起这些,十多年前的旧书店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它们藏在城市各个难以寻找的角落里,属于那种你不乱转不迷路基本上找不到的地方,能不能遇见全靠两个字,缘分。我也是缘分,要不是临时赶画作跑到文化街买画材我可能永远不知道有这么一家书店,书店在一个隐蔽的楼梯上去二楼,对面就是一家舞蹈培训机构,名为做我们书店,里面四千本书通通半价出售。我初去时,绿色老旧的大门是贴着繁体的书字,隔着模模糊糊的玻璃望去,里面书山书海,从地上堆到顶上,从桌上一直延伸倒二楼,几乎望不到头。这里面的书很少有当下流行烂到畅销书,有的都是文人艺术等等书籍,是耐看寻味经典小众书。很多全新的套数全部都半价出售,甚至进口的海外全英文的画集小说都不一例外。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简直喜出见外恨不得把整个书店搬空,有趣的是,这儿也正是因为书多,喜欢什么偏好什么都得你自己慢慢的去找,有那么点寻宝的意思,没有海报推荐或者划分特别具体的区域,甚至有的书就独一本卖完了就没了。老板更是有趣,和他的朋友坐在二楼的仓库桌前一边看书一边谈天说地,不接客,你进来就随意,随便你挑多久,甚至看一天都没有关系,不仅如此所有的书都可以随意拆封任人选择内容。他那一些书是九几年的书卖才卖几块钱一本同样半价,而大几百比人脸还大三块砖一样的建筑设计作品集同样也半价。我甚至觉得书店是不是不挣钱了。
书店咋一看有点像台北书店的意思,特别加上里面有一些繁体台版和全英文的进口书,没有华丽的装饰,唯一修饰的只有一屋子书香,我一共来了两次,买了三包书店家直接帮忙给我邮回长沙,邮费还特便宜。走的时候老板听说我是长沙人还特热心,介绍一家不错的长沙书店,“那都是几个和我瞎胡闹的朋友弄的,你回头去了我找他要回馈去,上次他还骂我呢说我懒,就在青岛离北京那么近都不进货,他在长沙还一个月跑两趟,他那书店比我这还便宜,好多书都是三折,我跟他说他这是扰乱市价呢,话是这么说,我和他还没有见过面,都是开书店认识的朋友,等有时间去长沙见见他,嘿都是一群瞎胡闹的朋友。”
我想青岛就是有这么群“瞎胡闹的朋友”所以才有了这些浪漫的地方。小酒馆门口的三只流浪猫被店内的夫妻养着,每一只都又胖又可爱,粘人得不行,随时可以领养走,酒馆里头的老板和老板娘基本上不招呼客人,随意得很,想吃什么自己看菜单,想喝什么自己从冰柜里面拿,拿完自己扫码结账,那他们在干嘛呢,说来你可能想不到,嗯他们在打网游,两个电脑排一起,身体并排坐在一起一边语音一边和网络对面的队友打,键盘声噼里啪啦的,要不是配上美酒和音乐我几乎以为自己到了一家网吧,他们两只养得猫也极度自由懒散,随意跳到你桌上来,屁股对着你又悄咪咪回头望你。这儿不仅是他们的店也是他们的家,睡在榻榻米上,你感觉像是去别人家里蹭了一顿饭,躲了一阵寒风,窥探了另一种家庭的生活。
那种,即使同流合污也志同道合的快乐,即使“”胡闹”也可一拍即合的朋友便是我羡慕的人间烟火气,带着滚滚烫烫的真性情度过平平淡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