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勐满那几天,我们一般早餐在镇上吃,午餐和晚餐,就在黎明星火茶厂或者邻居家吃。
当地人早餐多吃米粉和米干,细的是米粉,粗的是米干,还有馄饨和小菜角,牛肉米粉有二十多种调料可选,青菜是豌豆荚,当地人往往挖一大勺折耳根。最特别的是小柠檬,直接当醋用的,如果想加酸酸的口感,就捏半只小柠檬。
这么好吃的牛肉米粉只卖6元,可以说价钱非常良心了。
在勐满镇,每逢10天有个集市。到赶集那一天,镇上突然就人山人海了。有背着背篓来卖家里土特产的,也有带着孩子来买个玩具的,附近村民好不容易来一次,自然要买齐全了才行。
那天在集市上逛,遇到个卖菠萝的大姐。3元一个菠萝,我随便选了个,卖菠萝大姐看了一眼说“这个不好”,自己下手帮我选了另一个大得多的,还帮忙切好——在这里,完全不用担心出门被当成外地人“宰”,反而是在别处享受不到的待遇。
去买糯米稵粑,因为吃过早饭了,不敢要太多,每样选了一个,总共四五个才一块钱。
这里有各种各样新鲜的热带水果,都是好吃又便宜。
路上还遇到个婆婆,背着竹筐卖甜笋,向我比划,说是一块钱一小碗。
这个甜笋我前一天吃了,很好吃,但关键是需要做熟啊……不过我还是点了头。
在装笋的时候,她又伸了两个指头,指了指自己的背,意思是两块钱全买了,自己背回去太沉。
我说“好”。她就把小半盆甜笋全部倒给我了……这么多只要两块?我给了她5块,她找钱,我说不用找了。她听了好几遍,然后就露出了非常欢喜的笑容。
这筐甜笋,带到茶厂,成了我们的晚餐。
2
当地的很多村子,都有自己的寺院,尤其是傣族村,都会有缅寺。村民们都有着非常虔诚的信仰。
一天在路上遇大雨,赶紧到附近的寺院躲躲,这个寺院一看上去,年代肯定够久远了。
古朴的正殿,安静地坐落着,院子里满树菠萝蜜,墙外是即将成熟的芒果。
在这样的寺院里听雨,真有种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就在黎明星火茶厂旁边的城子村,就是一个傣族村。
村子后面是坝佬傣山,山上有数千亩的老茶园,村民也是多采茶制茶。
在这里,所有外来的人,都可以随便找户人家吃饭,都能受到热情的接待。正午时分到,远远望去,坝佬傣山下的村子,房子靠在一起,炊烟袅袅。
“其实这里的茶叶品质也是非常好的,有些甚至超过外地人所知道的那些。”黎明星火茶厂厂长何东海说。
在这里,每个男孩小时候都要出家。村子里的寺庙,由村民共同捐建。寺庙主持当地叫“佛爷”,由村子里的人供奉。佛爷会经常云游,泰国、缅甸也经常去,除了不能结婚,貌似没有别的清规戒律。
傣族的人没有严格的姓氏,男的都姓“岩”,女的姓“玉”,婚后生的女孩都随妈妈姓玉,男孩都随爸爸姓岩。
中午时分,我们就遇到了一位傣族大姐,捧着一篮鸡蛋,虔诚送到寺院里供奉。
也顺便知道了,《天龙八部》里,大理国王子段誉的母亲刀白凤是摆夷人,“摆夷人”是那里人呢?原来就是傣族人啊!
3
在勐满的最后一天,我们要返程,赶往西双版纳机场。
路上在勐海县城公路边一个寨子里吃饭。炒山菌、炒田螺,都很赞,最重要的是有一锅超棒的乌鸡汤。
吃饱喝足,抬眼是古朴的两层木寨子楼,头顶上是大片的蓝天白玉,就如同这么多天在这里看到的一样。
沿途三角梅热烈盛开着,小院子里伸着茂盛的菠萝蜜。远处是满山的橡胶林和茶山,每天起来都是缭绕的云雾。
还是会怀念这里集市上淳朴的人,附近村子里热情的邻居,还有茶厂里员工一起吃住,几代人住着,家人一样。
他们这么简单地生活着,虔诚地对待周边的人,对待满山的茶树,敬畏这些茶园和手艺。——和这里的空气、阳光和醇厚的普洱茶一样,他们会成为我生活之外,最干净美丽的回忆。